第二百五十二章 这位正希先生是何人?-《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第(3/3)页

    秦朗就这么悠悠哉哉的跟下去,一样能发大财啊。

    “传我命令,发兵泾县。”

    这仗接下来甭管怎么打,秦朗都觉得自己便宜赚大了。因为损失的都是他的敌人,不管是阿济格手下的人马,还是江南的士绅地主阶层。

    也是这样,在时间进入到七月后,本来‘安定祥和,繁花盛景’的江南陡然乱成了一团糟。

    无数大头巾都感到很懵逼。

    阿济格不是已经败退了么,江宁一战被吃掉了那么多人,连孔有德这大汉奸都死了,怎么就杀进了江浙了呢?

    而秦朗呢?也借口雨天连绵,气候不利于火器部队作战,所以停在了徽州不动弹。

    他干嘛要动弹啊?

    真以为徽杭古道是高速公路啊?

    那路面一样很狭窄的,大军同行一样不方便。而且这还是连绵雨季里,他才不去追击呢。

    真要想打鞑子,完全可以从徽州走水路直入严州府,然后乘东阳江下金华,走水路不要比陆路方便的太多?

    雨季真的对这个时代的枪炮不很友好的。

    也就是秦朗军后勤充裕,药粉弹药全都是用油纸包裹隔湿的,而且士兵人人都有雨具,非常时节里枪炮依旧能打的响。

    但如此作战到底不方便。

    火炮要用油布搭起帐篷来遮掩,士兵们配发的大斗笠和雨披,说起来能遮风挡雨,照旧填装弹药,可实际上效果很差,小风小雨的还行,风势雨势一旦大了点,弹药的复装时间就比往常要费劲许多,而且往往你小心翼翼的填装完毕了,等发射的时候又他么打不响了。(空气潮湿)

    所以秦朗是不赞同手下部队雨天交战,更不会用手里的火枪兵去跟鞑清的八旗兵拼刀子肉搏。

    但在雨天里守城是没问题的。

    城墙上搭起战棚,枪炮全都在棚子里,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多好?

    而至于沸反盈天的江南,那又干他屁事?

    至于不听从金陵的指令,呵呵,这样的武将这些年里也多了去了。

    横竖这次大战,清军已经作战已经失败,他们就是在江浙闹腾的再凶狠,又如何?

    何况便是给阿济格十个熊心豹胆,这个节骨眼上,他也不敢肆无忌惮的大杀特杀啊。

    眼前的格局与此前清军入塞南略时候可是全然不相同的。

    明军还存在着强大的武装力量,甚至能一定程度上压得过他们,阿济格就是再凶狠暴戾,也不会在江浙这时候玩三光政策。

    抢东西是必然的,杀人也是少不了的,但应该不会动辄屠城。

    这方面必然会收敛很多。

    要是跟之前几次南略中,不管抵抗是不抵抗,入城后就通通烧杀抢掠,连城外乡野都不放过,那必然会激起江浙百姓的反抗。

    这样一来他们可麻烦大了。

    江南多水多河,清军行动本就不如平野阔地方便,雨季绵绵又不适合枪炮弓箭发挥威力,甚至途中他们就可能丢弃火炮这些个重家伙。

    浙中百姓如果真铁了心的死守城池,清军一路走去赣西,要打多少硬仗啊?

    真以为八旗兵就是铁打的啊?

    而且阿济格也不会不知道徽州与严州府等地的联系走水路最方便。

    一条新安江,哪怕中上游河道弯曲,河面宽窄不一,但它是能通行走船的。

    清军表现的太过火了,让江浙之民,升起了拼死之心,再连同秦朗军的喊杀喊打,阿济格真是会有大麻烦的。

    只要想一想那种情况,阿济格都会吓他一跳。

    还有就是眼下的时间,夏季正是江南的多雨潮热的时节,大小河流暴涨,气候潮湿闷热,这种情况与八旗之前所处的关外气候那是天壤之别,阿济格这一路走下去,光是病倒的八旗兵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他们进江浙虽然很相似老虎闯进了羊圈,可实际上也会遇到很多的不利呢。

    最后就是阿济格的目的地。

    清军到底不是流寇,他们再是折腾,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往西去的。

    只要号准了这个脉,那就不愁清军不中招。

    秦朗一封奏折送到了金陵,直接抵到了崇祯皇帝的手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