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对于封一棵树为五大夫这种幼稚之举,嬴政却点名要他们记录在册,至于夜间不顾危险,偷偷溜出去去宫外外的经历,其实被抓到过很多次,只是不允许被明着记录在册罢了。 现在,这些史官们那是抓紧机会,都想趁着这个档口干点实事。 当天空黑到了极点,黎明那玫瑰色的手指就要垂向大地了。 众人围在孔鲋身边,开门见山问了孔鲋一问题。 “以太子之尊,不顾陛下阻拦,亲自诛杀陛下亲自封的太仆,这件事合乎父子人伦之道义吗?” 孔鲋当即道,“太子持正,赵高为奸,陛下藏奸、养奸多日,执迷不悟。太子固然为人子,可是斩杀父亲的臣子,那是维护正义,是行正道。陛下固然为父,可是姑息养奸,是失道。”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此乃太子如今臣民之心应和之根源所在也。” 这也就是为什么扶苏虽然做的事情少,但是得到的支持多;而嬴政做若干大事、无数小事,可是失去的人心却极多的原因所在。 某种意义上,没有嬴政强势的、大肆干涉民生的为政举措,也无法牵引起臣子民众对扶苏的好感。 换言之,如今的嬴政是变相给扶苏造势了。 就像是扶苏记忆之中的历史上嬴政莫名其妙给刘邦造势,弄得所有人都知道东南有天子出,让人们去追随他。 还是言归正传。 孔鲋的点评,言简意赅,说的也很清楚。 七位史官都点头。 司马毋怿、胡毋敬等人都深深地吐了口气。 有了孔鲋的话,天下的才士都不会怪罪他们接下来如何执笔了,他们也有信心如何在历史上记录这些事了。 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也都心里大致有数了。 接下来,七人又请教了孔鲋一些事情。 孔鲋看到这些人彬彬有礼、而且不假辞色,知道他们都是君子清流,热情地招待了他们。 他们从早晨前来,孔鲋挽留他们到中午才走。 此事很快就传到了章台宫里。 没了皇后的嬴政,如今又失去了儿子的尊重,身边的虎贲卫们也都是佯装恭敬、实则是暗怀鬼胎。 嬴政坐在章台宫里,这个冬天,对他来说是分外寒冷。 但是嬴政历史上他享年五十岁,可是在秦国执政时间长达三十九年。 现在嬴政也已经执政长达三十二年。 如此漫长的执政时间,在秦国历史上几乎是仅仅次于昭襄王之后。 这就意味着,嬴政的政治根基非常深厚。 否则也不至于发生了这样大的事情,可是太学里的消息还能传到他的耳朵里。 赵高是奸臣,可是没有了赵高,还有赵三、赵五啊。 嬴政还是能够通过那些平日里得罪了忠臣的小人快速得到消息。 其实说实话,小人在政治场合上,是真的比君子更受皇帝欢迎的。因为小人不管什么仁义礼智信,在某些特殊的政治场合上,他们不会考虑什么家国大义。 他们只相信一件事,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嬴政对他们好,他们就全盘无条件听从他的命令。 所以换谁来,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有着三十二年的执政经验和积累,嬴政立刻召见了李斯、周青臣。 现在的嬴政,不敢贸然相信其他人了。 他要夺回自己的权威和势力。 这需要对扶苏进行短暂的忍让,甚至于示弱。 嬴政神色一如往常,外人难以揣度他现在到底是什么心态。 嬴政能够相信的,只有李斯和周青臣这几个人。因为他们曾经得罪了太多人,那么只要自己失去势力,这几个人必定会被人联合起来绞杀。 嬴政的政治能力,绝对是非常高的。只是可惜,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深藏着童年的阴霾,他似乎痛恨底层,对底层的民众总是宁可扒掉他们一层皮,也绝对不让他们过上一天好日子。 李斯、周青臣、姚贾,那是在家急得跺脚啊。 如今太子杀了赵高的事情,已经风闻咸阳,要不了多久就要传到天下。一旦太子得位,他们必然会被太子这样的人给砍了。 所以嬴政一叫他们,这三个人就立刻来了。 嬴政也不废话,关上门、打发走了奴婢,开门见山道: “朕闻言,孔鲋评价朕多年失道,太子杀赵高实则是行正道。是以天下人闻言都会称赞太子。是这样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