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以文服人-《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3/3)页

      “我们还是不要再留驻此间了。”张耳劝说着。

      陈余却反问,“以当今之天下,还有谁人是张公认为可以追随的人呢?”

      张耳摇摇头。“怕是没有。”

      “那既然如此,何不先在太子麾下寄暇,起码衣食不愁。等到日后时机成熟,再行计议呢?”

      陈余是真的很仰慕太子扶苏,他想留在扶苏身边干一番事业。

      但是他又不想和张耳分开。

      张耳仔细想了想陈余的分析,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若是我们能留下来,日后就寄于此人。”

      ――

      扶苏的诗文一发,顿时齐鲁大地的士人开始沸腾。

      大家纷纷议论《度关山》这首诗。

      “这首诗旨在表达恒阳君的治国抱负啊!”

      “开篇就说人为贵,这正和孔孟儒道本意契合啊。”

      “并写两面:一从“立君牧民”写起。恒阳君喜欢古代君主治民的法则,认为退小人任用德才兼备者是国家昌盛的基本保证;”

      “二是通过尧舜之间的对比,提倡“俭为共德”,在此基础上,甚至还提出“让”与“兼爱”的大同思想。”

      “简直兼容并包啊!难得的是,通篇没有一点法家思想。”

      士人们在街头议论纷纷,一时间品评扶苏《度关山》成为了当时齐鲁大地的风尚。

      士人一张嘴,死鬼也成仙!

      有了这些士人主动为扶苏宣扬,造势,一时间齐鲁大地的百姓纷纷开始转变对秦国的看法。

      就和某些人预料的一样,扶苏一旦抵达齐国境内,他将受到无数人的拥戴!

      驿馆里。

      扶苏坐在席上看齐国士人编写的棋谱。

      邵平汇报说,“太子,现在街上所有的士人,都在议论太子的诗文。”

      “那他们是怎么说的呢?”

      邵平对曰:“士人们都说太子辞章简朴,诗文包容儒墨两家。”

      “那这些士人都是些什么身份呢?”

      邵平面色恭敬,“三教九流皆有之。”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位大儒公开发表些言论吗?”

      邵平摇摇头。

      扶苏不言。

      他来到案前,刷刷刷。

      侍女擦一座拭烛的功夫不到,扶苏轻轻松松又写就一篇诗。

      当时在一侧擦拭铜制烛台的侍女,她的面色当时黑的如铁。

      为什么上天要造就太子这样的怪物,还要生下自己给他擦烛台。

      有没有天理啊!

      侍女捂着脸……

      这个时候,深秋已过。

      刚好十月。

      扶苏写这首诗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

      此诗名为《冬十月》。

      这首诗被人刻在木板上,第二天凌晨挂起来。

      先是路过来往的小摊贩看到诗文被更换。

      “恒阳君又写新作了!”

      “恒阳君又写新作了!”

      小贩们推着小车,在大街上四处吆喝呼喊。

      陈余刚刚睡醒,听说了这件事,穿好衣服就来到街道上。

      这一次比上一次更为恐怖。

      富商巨贾也来看热闹了。

      队伍从稷下学宫排了三条街道那么长。

      陈余望着这长长的队伍,第一次开始怀疑自我。

      “这么多人,我真的能挤入太子门庭吗?”

      “兄弟,大胆点。恒阳君的目的是收下我们,可不是重用我们。而且对恒阳君来说,多养几个人不过是多几双筷子的事情。”

      陈余望着这位兄台,对其作揖。

      “多谢赐教。”

      “多礼啦!多礼啦。”那士人连忙摆摆手。

      就这样,陈余从早晨排到中午,他终于来到了城门前。

      虽然已经很饿了,但是眼前的诗文却顿时填满了他空虚的胃。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鸡晨鸣,鸿雁南飞,

      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个时候的临淄城,正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时节。

      初冬十月,北风呼呼地吹着,气氛肃杀,天气寒冷,寒霜又厚又密。

      鸡鸟在清晨鸣叫着,大雁向南方远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就连熊也都入洞安眠了。

      农民放下了农具不再劳作,收获的庄稼堆满了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

      扶苏诗词里就是描述了这些庶民们平凡的生活场景。

      所以这一次的诗文,比上一次吸引了更多人。

      因为这一次的诗文,引发了士农工商各类从业者的共鸣。

      而扶苏最后则用一句话写道,他能到达临淄这里,是多么的幸运啊!

      所以才高诵诗歌来表达他的这份感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