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酌情判生死-《我那侠客梦》


    第(2/3)页

    “你...!”柳中天看了赵明秀一眼,立马安静了下来。

    赵明秀说道:“冯万里,瞧你这训斥师弟的神气,定不是无能,而是无心了。”

    冯万里抬起头来,好好地看着赵明秀,说道:“师父,那范仲淹身为朝廷命官,与我们碧落湖可谓是井水不犯河水,更无恩怨情仇可言,我们为什么非要置人于死地,行刺于他啊!弟子实在不明就里,请师父明示。”

    赵明秀看了杨如日一眼,杨如日说道:“二师兄,好水川之战,宋军伤亡一万多人,主要将校几乎全部战死,可说是我们大宋的奇耻大辱。”

    冯万里悲戚道:“军队撤退途中,阵亡将士的父兄妻子几千人余人,沿途一边痛苦流涕,一边抛撒纸钱为烈士招魂,其状至惨,不忍目睹。”

    杨如日说道:“二师兄,好水川之败,谁人之过?”

    冯万里答道:“三师弟,大宋自立国以来,从未听说过有朝廷官员行过那越俎代庖之事,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各司其职。好水川之战,发生在韩琦大人所经略的环庆路,就算要追究过失与责任,也该由环庆路的将帅们来负责,怪不到经略麟延路的范仲淹身上啊!”

    杨如日说道:“二师兄,你错了。”

    冯万里不解,说道:“三师弟,为兄错在了那里?不妨直言。”

    杨如日看了赵明秀一眼,转头朝冯万里说道:“二师兄,先前三川口一战,宋军大败,死伤一万多将士,朝廷震惊,边塞士气低落,怯战的情绪在军中肆意蔓延......”

    冯万里听不下去,打断其话来:“谁都知道,大宋自檀渊之盟起,三十多年来无战事,士卒未经战场,边城未修,防务松懈。突然遇到强敌,一时缓不过神来,滋生怯战情绪,实属正常。”

    杨如日道:“师兄,就算这正常,后边的就不正常了。”

    冯万里问道:“后边什么不正常了?”

    杨如日说道:“韩大人为鼓舞士气,上书朝廷,集中兵力对西夏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打击,同时请求范仲淹与他共同出兵。而范仲淹呢,不仅不出兵相助,还寻找各种理由,说什么时机不成熟,不宜主动出击,扰乱军心。”

    冯万里道:“师弟,你是知道的,近几十年来,这大宋边塞的官员、将士,除了剥削边疆之民,就是欺凌少数民族,早已民心尽失,民族关系不可调和。西夏党项族人乃古羌人后裔,从唐末开始就占据着黄土高原腹地,经过数百年积累,根基深厚,力量日渐强大。且党项人游牧出身,善于骑兵作战,加上几十年来四处扩张,作战经验丰富,实为称雄西北的一支劲旅。”

    杨如日说道:“师弟,你说的这些,谁人不知。可为了国家民族,为了快速结束战乱,就算不可为,也要迎难而上,想方设法而为之。”

    转而又说道:“韩琦大人可是范仲淹的挚友,若没有韩大人的极力举荐,他范仲淹那有机会被朝廷再次重用,来到西北戍边。范仲淹不念及两人之间的情意也就算了,还与西夏李元昊书信往来,勾勾搭搭,幻想着不战而屈人之兵,达成和议,建立不世奇功。真就一个小人也!”

    冯万里冷言道:“宋夏边界,地广人稀,沟壑纵横,我大宋多为步兵。不说追击敌人跑不过马腿,就是一旦被西夏兵马分割包围,也难以及时赶去支援。如此形势,贸然深入敌后展开决战,若不是嫌自己活长了,就是愚蠢到家,自不量力而已。”

    赵明秀冷言道:“冯万里,在你心中,范仲淹为了自己的功业可以做到绝情绝义、见死不救,导致我大宋兵败于好水川,还是具有先见之明,且远见卓识了?”

    冯万里道:“弟子不敢。”

    柳中天冷笑道:“师父,他若是不敢,为何没提着范仲淹的人头回来?”

    冯万里一直跪着被问话、答话,一对膝盖觉得有些不好受,想起男儿膝下有黄金,怦然站起身来,大声说道:“柳中天,你若不是恶毒到家,就是蠢得不可救药。李元昊十万铁骑都拿他范仲淹没有办法,我冯万里不过一介江湖布衣,就算再厉害,难道能胜过十万铁骑不成?若是能,那朝廷豢养几个江湖豪客就好了,何须养着那么多兵马来防守边疆,做那劳民伤财的蠢事,而民声载道。”

    柳中天朝赵明秀说道:“师父,你看看他冯万里,辜负师命不说,还竟敢廉不知耻,言辞凿凿地极力开脱。看样子,他冯万里是要跟那大宋的罪人范仲淹将心搁到一处,反过来对付师父你老人家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