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七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拿出一点,凑凑凑不出来吗?” “谢知青啊,你不是农村人不了解情况,社员盖房子攒麦秸都要攒好几年,遇见个儿子多的,盖房子都愁瞎眼了,你说让谁凑凑?凑钱他们都不会凑麦秸的,拿着钱你都买不到麦秸。” “那怎么办?难道就让学生淋雨?” 苏大有说道:“谢知青为孩子着想,我们领情,可今年真的办不到了。反正快放暑假了,提前给他们放假也行。” 谢瑾年不敢置信地问:“那开学了怎么办?一个雨季教室淋趴了怎么办?” “谢知青,不用考虑的这么长远,开学那天,你还当不当老师还一定。实话告诉你,有人向公社中心小学举报你了,说你家庭出身不好,教孩子不合适。” 谢瑾年早就想过有人会拿他爸爸这事做文章,所以有心理准备,没觉得太突然。 “只要我还在学校呆一天,我就得为学生负责一天。等哪天中心小学的处理文件下来了,我立马走人,不会多赖一秒。” “诶,谢知青,不要带着情绪嘛……” 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候,谢瑾年和苏大海说了学校的情况,问他从什么地方能搞到麦秸,如果打听到了,这钱他出。 “麦秸可是稀缺货,我们给老屋倒一次垄,得攒好几年,没准还得借人家的,这个真不好弄。” 今天的谢瑾年对于苏忆安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谢瑾年,能自掏腰包修学校,不管能不能修得成,精神可嘉。 苏忆安清了清嗓子,“没有麦秸,可以用别的当替代品嘛。” 谢瑾年眼前一亮,“用什么当替代品?” “河里有臭蒲叶,有两个麦秸高,晒干以后可以当麦秸。还有土埂上的茅草,就是实用性比麦秸差点。” “有法子就行,我明天去找支书,申请几个人工去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