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清军自从击破李自成主力,逼降十数万左军,然后一路东向,破池州,围铜陵、芜湖,大军出太平直接杀到应天府境内,兵锋直指金陵,曾经是多么的猖狂不可一世啊,可此时此刻各营中却弥漫着一股恐慌的气氛。 不管是八旗还是左军降将,那都不是不知兵的白痴。 他们当然‘看清’了秦朗的意图。 江浙几府就任由清军去蹂躏,随便你怎么做,我就在你回归的路上等着你。 历经了徽杭古道的跋涉,还有雨季里江南新军的不方便,如大炮这种笨重的武器,清军多多少少都有遗弃,还有受潮的药粉也被大量舍弃,这就是一直在削弱清军的硬实力。 更不要说现在还有另一个新发状况重重困扰着阿济格等清军高层。 那就是军中的病疫。 不管是满蒙八旗,还是尚可喜、耿仲明为首的八旗汉军,那可都不是江南人士。 从北方干燥的气候环境里来到了潮湿闷热,多水多雨的江南之地,一个水土不服就让他们病倒了多少人? 之前清军一直在打胜仗,处在进攻态势里,军心鼎沸,布置行动也从容的很,安营扎寨和后勤补给都能做到最好最棒,一定程度上就也抑制住了病疫的发展。 可当他们攻势受挫,后方退路被断,无奈掉头南下,继续受挫,只能被逼的窜入浙中,这当中清军即便连下数座城池,收获了极大的财富钱粮,可你要说他们此时此刻的战斗意志和士气就已经恢复到了中前的水准了,那是在扯淡。 看似不断的攻克城池,实则是清军不觉的加快的行进速度,这就大大恶化了他们的后勤条件。 士兵的身体机能受挫,病疫自然就也随之而来。 何况清军中也没有严格要求的卫生条律,随地大小便和喝生水,这都是军中非常常见的一幕,这就更加大了病疫的诞生和流传。 所以阿济格领着大军进入江浙以来,病疫就猛地爆发来,而且这些天过去了,病疫的势头不仅没有削弱,反有更进一步的态势。 这着实让阿济格担心。 而且更糟糕的是,清军都已经包围了杭州城了,怎么还不见秦朗有动静? 谷榩 他部要是一直留在徽州,卡着时间点跑到严州、衢州去堵截他们,清军的麻烦就更大了。 天知晓现在阿济格有多么的后悔,后悔自己没有在芜湖屯驻重兵,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果断丢弃重炮物质,从繁昌绕城奔往铜陵。 一念之差,就已然把大军处在了眼下这个危险境地。 军中病倒的八旗将士越来越多,这消息是瞒不住的,也会重重挫败军中的士气,那秦朗要是真一直不动弹,阿济格在杭州城下可跟他耗不起时间。 舟山副将黄斌卿已经提前一步领兵进援杭州了,其部并不是什么精锐,甚至都是一支水兵。 但黄斌卿参与过平定奢安之乱,还在胡建跟荷兰人交过手,并且协同郑芝龙参与过讨伐海盗刘香的战事。张普薇之乱时,也曾参与平叛。总的来说战斗经验还是很丰富的。 杭州城也正是有了黄斌卿,这才没有被一冲就垮。 黄斌卿无力击败清军,但他只是固守城池,并且有杭州城内的官员士绅富商出人出力,召集大量的乡兵民众来帮助守城。 那不敢说就此便固若金汤了,横竖短时间里,清军别想轻易拿下杭州。 此外还有苏松总兵王之仁,他是东厂大太监王之心的堂兄弟,亦率数千兵丁,并战船上百艘,进抵嘉兴。 同时金华府的朱大典,绍兴知府于颖也打起了保卫乡梓的大旗,散撒钱粮,招募乡勇民壮。 对于手握重兵的阿济格来说,这些个人全都是乌合之众。 如果换成另一个局势,他保管能兵分四路,也通通打爆他们。 但现在这不是局势不一样了么。 阿济格甚至都不敢在杭州城下多待了,因为他已经断定,秦朗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的不动弹了。这就意味着他部要在衢州与秦朗大战一场。 如此的话,阿济格自然不敢在杭州多耗费精力,甚至连绍兴和金华,他也不敢多给朱大典和于颖时间。 浙中地区钱粮富足,如果给了于颖、朱大典充裕的时间做准备,鬼知道他们能拉出多少人马。 所以别看杭州城外的清军火炮依旧在不断的向城内轰击,可事实上啊,清军已经要撤了。 阿济格兵分两路,一路走严州府,顺着富春江逆流而上,一路可达严州府治建德,然后走东阳江入金华府。再由金华入衢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