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为什么没有? 周忠在脑子里迅速过了一遍,意识到一个问题。 没有民变的地方,几乎都有驻军,而且是大规模的驻军。 比如洛阳。 洛阳之所以没有因度田而生民变,除了洛阳周边户口剧减,有大量空闲的土地之外,韩遂有数万大军驻扎在洛阳也不可忽视。 河南、弘农,一直到关中,都是朝廷驻军。一旦发生民变,当地将领会迅速出兵平叛。 “南阳的情况如何?”周忠迅速问了一个问题。 杨彪笑了。 周忠是个聪明人,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谷咎 “南阳反对度田的声音很大,张济、丁冲也弹压不住。天子正在调研, 最近从南阳返回的人, 通常都会有专门的问询,有些还被带到天子面前,由天子亲自问询,了解南阳的情况。” “从南阳回来的人多吗?” “多,不仅有关中逃难去南阳的人,还有原本就是南阳的人。他们听说关中度田,耕者有其食,织者有其衣,主动要求迁到关中来。” 杨彪呷了一口酒,又道:“还有一些经商的,也想迁到关中来,但是朝廷限制得比较严,不是他们想来就能来的。” “朝廷……限制想迁往关中的人?”周忠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经过董卓、李傕等人为祸,关中户口十不存一,即使从凉州迁了几万户来,依然是杯水车薪。 即使加上羌人,凉州的总共口也不过三十万,愿意抛弃家业,背井离乡的都是一些穷得立足之地的人。随着凉州的安定,西域商路的复通,当地就能活得不错,又何必迁到关中来。 在这种情况下,关中不应该是对想迁来的人热烈欢迎么? “想不通吧?”杨彪微微一笑。“我也想不通,但天子说大水猛灌,不如滴水穿石,我觉得有些道理,不妨多看一段时间再说。” 周忠点了点头。 天子不急于求成,这当然是好事。 “我如何才能见到天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