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火上浇油-《汉道天下》


    第(2/3)页

    张喜一听诏书的内容,就直皱眉头。

    赦免袁绍的诏书不来,    战事还没结束,    却先恢复刘备的宗籍,这未免本末倒置。你赦免了袁绍,先解了彭城之围,等刘备报上军功,    再论功行赏不好吗?

    根据他多年的从政经验,再加上对天子的了解,    他意识到这里面大有文章。

    送诏书的使者表示不清楚,我就是送诏书的,不知道天子为什么这么做。

    张喜无奈,向袁绍说明情况,希望袁绍能放使者通过营垒,入城传诏。

    袁绍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请来逢纪商议。

    逢纪上次出使寿春,被袁术关进大牢,又借着他的名义诈取了颜良的信任,以致庐江失守,颜良阵亡。逢纪自知责任难免,险些逃亡,被张喜劝回彭城大营后,他一直闭门自省,不敢惹事。

    见袁绍突然相招,逢纪欣喜之余,又意识到机会来了。

    袁绍有事不找田丰、沮授商议,却找他一个犯过大错的人,说明袁绍对冀州人极度不满,甚至产生了信任危机。谷鯉

    大致了解了情况,逢纪第一时间得出了结论。

    天子不急着下诏,应该是给曹操、宗承时间,攻取睢阳。

    袁绍即将撤回冀州,睢阳肯定是要放弃的,但睢阳城中的冀州兵能不能安全撤退,就说不准了。

    曹操之所以没能强攻睢阳,是因为兵力不够。他倾巢而出,原本是可以拿下睢阳的,    但审配回援,导致他必须分兵阻击,    攻取睢阳的力量就不足了。

    尽管如此,    曹操也没有撤兵,而是冒着腹背受敌的危险,    死扛审配的进攻,也不肯解围。他摆明了就是要将睢阳城里的冀州兵全歼,而不满足于收复睢阳。

    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承将带着南阳兵赶来增援,曹操的胜算越来越大,城里的五千冀州兵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

    如果拖的时间够长,势态进一步发展,曹操甚至有可能展开发击,主动发起进攻,切断袁绍退回冀州的路。或者直接来彭城,与刘备里应外合。

    审配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但他迟迟不退,就是因为守睢阳城的是他的从子审荣。五千冀州兵中,有不少是他的部曲。这些人如果被曹操全歼了,他就伤了元气,以后在军中的地位就会受到影响。

    袁绍听完,如梦初醒,随即又勃然大怒。

    审配为了他的个人私利,不惜将所有的人拖进危险之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