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 妫田事齐-《战国万人敌》


    第(2/3)页

    这重点就在“明犯”两个字上,讲白了,偷偷地犯,吴国为了节约成本减少开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忍忍也就过去了。

    公开叫板呢,那面子上过不去,就得往死里干。

    列国纷争,不就指着脸面蹭吃蹭喝敲诈勒索?

    什么时候大国没了刷脸的资格,那就是真是成了不入流的国家。

    秦国被晋国逼迫得这么惨了,尚且有“秦侯霸西戎”的壮举,甚至为了搏一条出路,打开了瑶池商道,公族精英中的好战分子,最愿意刷战绩的地方,就是西域。

    这个长期政策,也让秦国保持了相当不错的斗争经验,尽管还是干不过晋国,但锐气尚在,任然有搏杀东方的勇气。

    最早称霸的国家,就是齐国,李专员可不会相信当过霸主的国家,会突然忘记曾经的荣耀。

    即便是现在,齐国也仍然是东海霸主。

    一句话,泰山乱不乱,齐国说了算!

    如今李解看到齐国居然招揽陈国上士为己用,还很倚重的样子,将出使任务交托给了这么一个“外人”。

    这既是表明了齐国的开放性、包容性,也说明齐国想要从燕国的“内乱”中搞点事情。

    对南方邻国,齐国用“蚕食”的方法来扩张。

    对北方的老朋友,则是“鲸吞”!

    隔着茫茫的一片荒野,黄河两岸,早就是齐国的地盘,北地的城邑,已经推过了曾经的长狄诸部。

    并且齐国以“盐铁”为由,将黄河入海口的长狄杂部尽数吞灭,然后开辟了大量盐场在北方城邑。

    对卫国、燕国来说,卡在这个鬼地方,相当的难受,齐国只要愿意,北上南下都是相当的容易的事情。

    只是要不要跟燕国撕破脸抢地盘,现在还不好说,“庙算”肯定是要先行的,而出使试探这种高风险工作,寒冬腊月的,自己人肯定是有点心疼。

    恰好妫田这个外国人来投简历,一看履历还不错,又有丰富的外交经验,还参加过两次逼阳之战,一次蔡国惩罚战争,怎么看都是老江湖。

    这样的人才,拿来用用最是合适。

    就算一时不查,可能死在了燕国……那又有什么可惜的呢?

    反正死的是外国人。

    齐侯的想法挺好的,妫田出使燕国,运气好呢,把燕国内情摸个底朝天,到时候抢夺燕国南部势力范围,就有底气。

    这运气不好呢,横竖就是一个使者的事情,死了的妫田,把人头割下来腌渍一下,还能送去淮中城,让李解“消消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