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 躺枪圣斗士-《战国万人敌》


    第(2/3)页

    “大义”这个旗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同时南顿国振兴计划还能提炼一下部队的军管能力,哪怕是存在部队,也要有存在部队的价值,不能做米虫。

    恢复地区秩序,建立地区制度,对于以后经略江淮两岸的蛮夷部落,绝对是宝贵的经验。

    少量的暴力手段,也得用在关键时候,而不是一上来就是大屠杀,杀得人头滚滚有屁用?

    至于最后顺带着,还能把那些个“李子门徒”散出去,跟着白沙勇夫撒欢,打打下手做一下免费劳动力,两全其美啊。

    还可以用“身体力行”这个完美借口让他们打白工,而这种打白工的经验,回到他们老家之后,有个屁用,只有在李专员这个奇葩体系之下,他们才能发挥自己的经验学识。

    哪怕是照抄李专员的南顿国振兴计划,没有足够的“干部”来执行,那也就是个屁。

    甚至有些大国的人才储备可能丰富,有足够的官吏团队,但是在振兴计划中,还有大量的技术岗位,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农工商各个部门,同样都需要专业人才,光一个修建河堤,出工出力出规划,这是阿猫阿狗能胜任的?

    涉及到工程学、管理学,就无法单独拿一两个工种、工位来讲。

    只不过南顿国的事情,李专员干起来也没啥兴致。

    “你说有个美女玩玩,也能打起精神来啊。唉……”

    翻开南顿国的振兴计划,看两页就不想看了。

    将文件材料扔回了案桌,带着沙南在颖尾转悠,这里今年是要加固一部分河堤的,为了防止冲垮颖尾以东的冲积平原。

    这片地种植稻米的产量应该不会低,水稻土的质量很好,之前就有小批量的“江米”种植,“江米”就是糯米,在颖尾一带掌握“江米”稻种的,大多都是胡国遗民。

    主要是糯米能制作成各种耐存储食品,没有底蕴的蛮子,是玩不转的。

    再者水稻种植很吃技术,雨热、水文的把控,没有历史经验,同样还是玩不转。

    颖尾对岸,隔着淮水就是这年头比较出名的沼泽区“芍陂”,成片的湖泊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隔断,使得“群巢”和六国长期因此而无法合并,也导致淮南的文明发展,始终不如周边地区。

    实际上只要围堰修堤,这片地区的土地产出,只会比淮北高,不会比淮北地。

    可惜哪怕当年吴国打过来,也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有效统治,这种有识之士能看到的未来,也只能说是一种妄想。

    入秋攒够本钱干楚国之前,李专员想在淮南设置个据点,选择的地方,就在“芍陂”附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