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撞击平原-《末日冰原之大道唯一》
第(3/3)页
木卫四表面能够被分成数种不同的地质单元:撞击坑平原、较明亮的平原、明亮而平缓的平原以及由多环机构和撞击坑组成的多类地形单元。撞击坑平原覆盖了木卫四的大部分表面,是古老岩石圈的典型代表,其构成物质为冰体和岩石的混合物。
较明亮的平原中存在着明亮的撞击坑、被称为变余结构的古老撞击坑的残迹和多环结构的中央部分,科学家们猜测这种地形是由冰质撞击坑沉积而成。明亮而平缓的平原覆盖的区域较小,常出现于沃尔哈拉撞击坑和阿斯嘉德撞击坑的山脊和槽沟地带中,撞击坑平原中的孤立斑点地带也属于这种地形。
这种地形的形成最初被认为与内源性地质活动有关,但是伽利略号传回的高分辨率照片显示这种明亮而平缓的平原地形与断裂、瘤状地形有关,并没有出现任何星体表面被多次覆盖的迹象。伽利略号的照片亦显示木卫四上小块的阴暗平坦区域的覆盖面积小于1万平方公里,并被周围的地形所环绕。这种地形可能是冰火山沉积地形。这些比较明亮或平缓的平原的地质年龄都比撞击坑平原稍小。
木卫四上的撞击坑直径从1oo米——这是探测照片的最大分辨率——到1oo多公里不等,而多环结构则不算在列。直径小于5公里的较小撞击坑拥有简单的碗型结构或平底结构。直径在5-4o公里间的撞击坑则拥有中央山峰。
直径在25-1oo公里间的很多撞击坑,如庭德尔撞击坑(Ti
d
netbsp; ate
),其中央山峰为塌陷地形所取代。而直径大于6o公里的大型撞击坑的中央则可能存在着拱形结构,这可能是撞击事件生之后的构造抬升作用造成的。而少数明亮且直径大于1oo公里的撞击坑则拥有与众不同的拱形结构。这些撞击坑较之月球上的同类结构都很浅,可能是向多环机构转变的过渡地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