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开学第一课-《末日冰原之大道唯一》


    第(2/3)页

    20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在对宇宙射线的研究中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粒子。

    粒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有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其中引力相互作用非常弱,可以忽略。通过这些相互作用,产生新粒子或发生粒子衰变等粒子转化现象。

    按照参与相互作用的性质将粒子分成以下几类:规范粒子。即传递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已发现的有传递电磁作用的光子和传递弱作用的z粒子。轻子。不直接参与强作用可直接参与电磁作用和弱作用的粒子,已发现的有电子μ子t子和相伴的电子中微子veμ子中微子t子中微子及它们的反粒子共12种。

    强子,直接参与强作用,也参与电磁作用和弱作用的粒子。其中自旋为整数的强子称为介子,自旋为半整数的强子称为重子。强子的数目众多,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强作用衰变的粒子,其寿命极短,是不稳定的粒子,也称为共振态。

    各种粒子分别有各自的内禀性质    ,有粒子的质量m(静质量,以能量表示)寿命t(平均寿命,指静止系的平均寿命)电荷q(以质子的电荷为单位)自旋j(以为单位)宇称p同位旋i同位旋第3分量i3重子数b轻子数lel

    奇异数s粲数c    底数d等等。

    在现有实验的精度下,轻子的行为类似点粒子,没有显示出具有内部结构,而强子显示是复合粒子,具有一定的结构。按照现代粒子物理的观点,介子由一对正反夸克构成,重子由3个夸克构成,轻子和夸克属于同一层次。

    基本粒子是构成一切物质实体的基本成分;也指量子理论中有基本力的粒子。

    严格地说,基本粒子是不能再分解为任何组成部分的粒子。在这一定义下,只有夸克和轻子两种基本粒子。但是,虽然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这两类重子都不可能分解为它们的夸克成分,因为独立的夸克是不能存在的。所以,尽管质子和中子以及其他重子由夸克组成,它们常被看成是基本粒子。

    直到19世纪末,原子一直被认为是物质的基本建筑砌块。后来,英国粒子物理学先驱剑桥卡文迪什实验室的约瑟夫·约翰·汤姆逊,发现原子产生的一种辐射能够用原子自身分裂出来的带电微粒流来解释,知道这种带电微粒就是电子        。

    既然电子带负电荷    ,而原子呈电中性,很明显,原子内部必然有另外的带正电荷的粒子,以抵消电子的负电荷。20世纪初叶,工作于曼彻斯特的新西兰裔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    证明,这一正电荷与原子的大部分质量一起,都集中在很小的中心核内。

    起初人们认为,原子核是电子与荷正电的质子的混合物。到了1932年,也在卡文迪什实验室工作的詹姆斯·查特威克才发现了不带电的质量几乎与质子一样的中子。于是原子核被解释成由强核相互作用,或强力,维持在一起的质子和中子的集合。

    那时,这三种粒子——电子质子和中子
    第(2/3)页